理念 | 朱光潜:学问是精神生命的成长

朱光潜,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学问是精神生命的成长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知识加以有机化,这就是说,要使它像一朵花、一只鸟或是一个人,成为一种活的东西。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知识加以有机化,这就是说,要使它像一朵花、一只鸟或是一个人,成为一种活的东西。
做学问第一件要事是把知识系统化、有机化、个性化。这种工作的程序大要有两种。姑拿绘画来打比。治一种学问就比画一幅画。画一幅画,我们可以先粗枝大叶地画一个轮廓,然后把口鼻眉目等节目一件一件地画起,画完了,轮廓自然现出。比如学历史,我们先学通史,把历史大势作一鸟瞰,然后再学断代史、政治史、经济史等专史。这是由轮廓而节目。反之,我们也可以先学断代史、政治史、经济史等,等到这些专史都明白了,我们对于历史全体也自然可以得到一个更精确的印象。这是由节目而轮廓。一般人都以为由通而专是正当的程序,其实不能通未必能专,固是事实;不能专要想真能通,也是梦想。许多历史学者专从政治变迁着眼,对于文学哲学宗教艺术种种文化要素都很茫然,他们对于历史所得的轮廓决不能完密正确。
就事实说,在我们的学习中,这两种貌似相反的程序——由轮廓而节目,由节目而轮廓——常轮流并用。先画了轮廓,节目就不致泛滥无归宿,轮廓是纲,纲可以领目,犹如架屋竖柱,才可以上梁盖瓦。但是无节目的轮廓都不免粗疏空洞,填节目时往往会发现某一点不平衡,某一点不正确,须把它变动才能稳妥。节目填成的轮廓才是具体的明晰而正确的轮廓。
做学问有如做文章,动笔时不能没有纲要,但是思想随机触动,新意思常涌现,原定的意思或露破绽,先后轻重的次第或须重新调整,到文章写成时全文所显出的纲要和原来拟定的往往有出入。文章不是机械而是自由生发的,学问也是如此。节目常在变迁,轮廓也就随之变迁,这并行的变迁就是学问的生长。到了最后,“表里精粗无不到,然后一旦豁然贯通”,学问才达到了成熟的境界。
文字来源:《人民日报》,2015年07月28日
欢迎大家为让更多乡村的百姓看上书而献出一份爱心,“西部乡村读书行动”期待您的参与!
捐赠热线:028-86601379
捐赠账户:四川省民生慈善基金会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成都东大支行
账号:4402298009100276641
捐赠说明:汇款时请注明是“西部乡村读书行动”
若您有闲置的图书可直接捐赠邮寄至:
邮寄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商业街71号703室四川省民生研究会收
邮政编码:610012
联系电话:028-86601370
捐赠说明:因“西部乡村读书行动”为纯公益项目,为将大家的善款用在图书馆的建设上,还请各位爱心人士在捐赠书籍时不要选择"到付"。
我们会将其投放于各个乡村图书馆,供大家阅读,传递知识与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