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民间传说 - 旅游世界 - 民生信息网
首页  >   旅游世界  >  正文

妈祖民间传说

妈祖民间传说
林松平
       大海深不可测,风浪又无情,渔民出海频频遇险。年轻的林默练就一身好水性,又能驾船如飞,自愿担起海上救援任务,哪里有呼救,那里就出现海上女侠的身影,经她救起的渔民无数。传说有一次,天黑了,狂风大作,黑浪滔天,海上的船只无法进港,得讯后的林姑娘情急中将自己家的房屋点燃了,让熊熊大火为船只引航……
      在一次海上救援中,女侠不幸遇难……消息传来,乡亲们悲痛欲绝,谁都不信她真的没了,更愿意相信28岁的林默羽化升天,成了海神,永远护佑他们平安顺利。妈祖——一代女神就这样千百年来被人们传颂着,从莆田到福建,到中国沿海,再到海外,至今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6000多座庙宇供奉着她!从宋朝到大清,历朝皇帝36次褒封她,从“夫人”到“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每年的春季妈祖诞生日,贤良港举行祭祀庆典,参加的信众数以万计,盛况空前。“妈祖回娘家”的习俗和其他妈祖信俗一道,已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代皇帝的尊崇和褒封,使妈祖由汉族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田到泉州,再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祖庙(《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元封天妃,确立妈祖的海神职位。清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请封,特封天后。
       从1156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天妃(明永乐年间),立庙京师,而至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从敕封封号及祭祀礼仪场所看所属宗教为道教。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羽化飞升之日。
       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看见,妈祖同诸姐登高于湄峰之巅,告别亲人们之后,独自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之间,忽见彩云布合,人亦不可复见。此后,航海的人又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妈祖乡人感其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987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湄洲妈祖庙(道观)。祖庙于公元1023-1032年(天圣年间)扩建,日臻雄伟。
       1278年八月乙丑,元世祖制封妈祖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巩固了妈祖为专职海神地位,封神于泉州。1403年-1424年(明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
        妈祖宋代护国庇民,元代漕运保泰护航海运,明代使洋护航,清代协助定台,现代成为海峡统战女神。
        清朝咸丰给予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全部字后再加上‘嘉佑’二字。
        妈祖之成神传播与古代福建发达的海外交通相关连,并随繁荣的海外交通贸易和移民传播海内外。
       改革开放后,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湄洲妈祖庙是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0多座妈祖宫庙的祖庙。一年四季,前来妈祖祖庙进香朝觐的国内外香客人数达百万之众。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岛上民众要举行各种祭典妈祖的活动。
        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并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